15000559983
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9月启幕|抢占工业未来新风口
展会规模: 28万平米展示面积
展商数量: 2600+家企业
观众人次: 20.1万人次
报价: 面议
最小起订: 1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发布时间: 2025-04-25 00:10
发布IP: 118.248.179.231
浏览次数: 2
手机号: 15000559983
电话: 13512119684
在线咨询:
15000559983
详细信息

本届工博会诠释了中国工业体系的全面性和产业配套的强大能力,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展会上,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国产化进程的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示,这不仅凸显了中国工业的实力,也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更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上海工业发展和投资潜力的**机会。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时间:2025年9月23日-27日

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在几乎所有的科幻故事里,机器人都是那个最具未来感的视觉载体。

新型工业化昂首阔步剑指未来,机器人始终是智能制造最突出的表征之一。制造业“机器换人”的浪潮不断前涌,越来越多的机器人站在了浪头之上。上海是全国首个把机器人密度纳入统计的城市,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截至今年1月达到383台/万人。

从机器到智能机器,再到人形机器人,并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逐渐“直立行走”的机械体诠释着新型工业的“进化论”。而工博会,无疑是最重要的见证者。

2013年,工博会首次独立设置工业机器人展区,展示面积12500平方米,百家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制造厂商同台竞技。那届展会上,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悉数以大规模展位亮相,ABB机器人全自动柔性化汽车生产系统摘得工博会金奖。

时间来到2024年,本届工博会的机器人展将有5.6万平方米超大展示规模,呈现350多个中外知名品牌,数量是最初的三倍还多,规模则翻了四倍不止。“四大家族”仍将继续驻场,ABB搬来了不久前被马斯克提及的“OmniCore运动控制挑战演示单元”,发那科则携M-1000/550 大负载长臂机器人全球首发。

2024 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机器人展吸引了 305 + 家品牌参展,其中包含 10 余家世界 500 强企业,专业观众超 20 万人次,现场达成合作意向金额超 15 亿元,覆盖汽车、3C、新能源等核心领域。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展会的强大影响力与商业价值,也为参展企业树立了信心。

在过去,工业机器人主要以机械臂的形式存在,完成重复性、高精度的生产任务。但随着 AI 与 5G 技术的深度融合,工业机器人正迈向 “智能体” 时代。通过 5G 网络的低时延、高带宽特性,机器人能够实现远程协作,实时接收云端指令,优化生产流程。据行业数据显示,采用 AI + 5G 技术的工业机器人,生产效率平均提升 30%,误差率降低至 0.01mm,有效减少了废品率和生产成本。

在汽车制造领域,ABB 的新型协作机器人能够与工人协同作业,通过 AI 视觉识别系统,精准完成零部件装配,大幅提高了装配效率与质量;在电子制造车间,发那科的小型化工业机器人借助 5G 网络,实现了多机联动,可在毫秒级内完成复杂电子元件的贴装,生产速度较传统机器人提升了 5 倍。

人形机器人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专属,多模态感知、情感交互技术的突破,正让它们加速走进现实。2024 年,国内多家企业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已实现了与人类的自然对话,并能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进行情感互动。在医疗领域,人形机器人可协助医护人员照顾患者,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提供日常生活帮助;在教育场景中,它们能充当智能助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辅导。

在湖北,“劳动者” 人形机器人凭借其强大的感知与运动能力,可用于变电站巡检运维,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深圳研发的情感交互人形机器人,能够通过分析患者的语音、表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长期以来,伺服电机、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一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 “卡脖子” 难题。但近年来,国产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突破,自主率提升至 65%,成本下降 40%。国内企业如埃斯顿、汇川技术在伺服系统领域,绿的谐波、中大力德在减速器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部分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渐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

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领域,国产无框力矩电机不仅突破了国际技术封锁,还在体积、重量和输出扭矩等方面领先国际同类型电机 30%,为国产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武汉展区为例,依托高校资源与政策扶持,湖北已构建起 “研发 - 制造 - 应用” 的完整生态链。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科研成果不断转化落地,催生了一批专注于机器人研发的创新企业。政府通过产业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了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了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武汉光谷,众多机器人企业依托当地完善的产业生态,实现了快速发展。武汉某机器人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与高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市场份额逐年扩大。

节卡JAKA MAX系列工业协作机器人在本届工博会上全球首发,这台工业协作机器人单手“扛起”大彩电,向参观者展示其在重负载、运动控制方面的实力。

据悉,该款产品基于协作机器人的模块化关节理念设计,突破了更大负载领域内机器人模块化、轻量化的技术瓶颈,还提高了机器人操作精度、能源转化率。在运行能耗大幅下降、控制精度实现25%提升的情况下,居然还将负载提高到了40公斤,成功斩获今年中国工博会CIIF大奖。

埃斯顿酷卓则携其首台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其身高170cm、单臂负载5kg、步行速度每小时3km,两个手臂分别拥有7个自由度和6个自由度。未来,在今年人形机器人第一代产品的基础上,后续将逐渐推出各种产品形态,包含带双轴的、不带双轴的,底下增加加移动底层等等形式,其负载能力也会随着产品规格的变化不断提升。

在中科新松展台,多可协作机器人展出了涵盖3-30kg的全系列协作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结合了AI与大模型技术,可以高效执行多种任务。例如,双臂具身智能抓取机器人能够通过语音指令完成物品识别和精准抓取,展示了AI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潜力。


相关产品
相关工业博览会产品
联系方式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景联路
  • 电话:13512119684
  • 手机:15000559983
  • 联系人:周斌
产品分类
最新发布
企业新闻
站内搜索